张仁 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服务中心
近年来,从提升城市精神出发,有关海派文化的研究不断升温,但有关海派中医的研究文章鲜见。
海派中医特征鲜明
对于海派的定义有二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地域文化,而这个地域指的是开放较早而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上海,上海有个“海”字。
另一种则认为这个“海”指大海,所以又称“海文化”或“大海文化”,不单指上海。如秦皇岛,也提出“百余年来的秦皇岛城市文化呈现出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特征,具有了海派文化的雏形”。
学术界倾向于前一种说法。但二者对海派文化的主要概念,如中华文化为主体吸纳西方文化,是一种城市精神,属于地域文化等,在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
在迄今发表的大量有关海派文化的文章中,提到属于该范畴的有:海派文艺、海派建筑、海派饮食、海派服饰、海派习俗、海派技艺等。独未见海派中医。其实,海派中医不仅仅是海派文化的精粹之一,还是其标志性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的依据在于其成长时间同步,一般认为,海派文化的主要成长时期在1843~1949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中医也沿袭同一历史轨迹。它最主要的发展时期恰好也在上世纪20~40年代。尤值一提的是在1949年之后,海派文化处于转折期,由于中西医结合政策的出台,海派中医也显现一枝独秀的局面。
海派中医具有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向全国开放、向全球开放)、兼容性(大量吸收近现代东西方的优秀文化)、多元性(近代上海各家中医流派纷呈)、创造性(针刺麻醉、舌象仪、脉象仪)、主体性(以传统文化为主体,应用嫁接、移植、扬弃等法,万变不离其宗)。
海派中医特征鲜明,延续时间长、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影响力大。作为海派文化中非物质文化的具有标志性的代表当之无愧。海派中医应以史为鉴,继承创新,促进中医现代化。
继承创新发展模式
海派中医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研究海派中医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其演变规律,可以使之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如近年来,在研究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现学校教学和师承教育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上海探索了多种形式与途径,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基是传统文化
海派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主体化,万变不离其宗,传统文化始终是其根基,海派中医同样如此。近年来,中医界无论在临床、教学、科研上都出现了明显的西化倾向。研究海派中医就是为了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不同。
促进中医现代化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北京宣言”对传统医学的定义:是在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以不同文化固有的可解释或不可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总和。
实现东西方二种对保护人类健康的认知力量的汇聚,已成为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的必然趋势。也就是说,中西医都存在着现代化的问题。中西医学,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上,海派中医所积累的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促进中医国际化
海派文化产生于我国被动开放的19世纪中叶,是东西方文化激烈冲撞所产生的一种能为东、西方二种不同文化背景者所接受的特殊文化产物。处于主动开放的今天,中医也正在从当年被动应对进入主动出击的新阶段,中医正在走向世界,有146个国家在应用针灸。海派中医当年能在五洋杂处的十里洋场大展身手,其中的奥秘,将对中医走向国际化提供很好的借鉴。